来源于:本站
发布日期:2025-08-26 00:00:04
8月25日,华泰证券(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华泰证券资管”)发布公告表示,将于近期陆续运用不超过3200万元自有资金投资本公司旗下权益类公募基金,持有期不少于1年。其表示,此举是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以及公司主动投资管理能力的信心。
进入8月,A股市场赚钱效应更加凸显,多家公募基金近期陆续宣布自购。据券商中国记者的不完全统计,8月已有包括南方基金、工银瑞信基金等在内的多家公募公告自购,总金额不低于2.7亿元。
华泰证券资管启动自购
“运用自有资金投资旗下产品,旨在秉持长期投资的理念,与广大投资者和基金持有人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华泰证券资管认为,当前整体经济运行接近中周期底部,权益市场风险溢价仍处于历史偏高水平,高质量发展酝酿的新增长点亦层出不穷,A股与港股均具备良好的配置价值。
根据公开信息,华泰证券资管是华泰证券旗下的资管子公司,2016年获得公募牌照,目前公募产品已覆盖固定收益投资、多资产和FOF投资、权益投资、REITs等多个领域。截至2024年末,华泰证券资管管理的公募基金规模为1386.69亿元,同比增长44.54%。
华泰证券资管表示,其持续追求“绝对收益”投资理念,致力于实现上行收益可期、下行风险可控的可持续投资愿景,持续发力二级市场主动管理核心赛道。后续将继续聚焦先进制造、大消费、大健康等优质赛道,为投资者持续提供长期稳健回报。
本月多家公募宣布自购
华泰证券资管并非是近期唯一宣布自购的公募资管机构。
8月11日,南方基金公告称,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近期陆续运用固有资金投资旗下权益基金南方中证A500ETF联接A、南方标普中国A股大盘红利低波50ETF联接A、现金流ETF南方,合计投资金额将不少于2.3亿元,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
无独有偶,8月8日,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工银瑞信基金及其高级管理人员、拟任基金经理将共同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认购工银瑞信臻选回报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
泰康基金也提到,已于8月5日运用固有资金155万元,申购旗下泰康港股通中证香港银行投资指数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C类。
综合来看,虽然上述宣布自购的公募资管机构认购的产品种类各不相同,涉及ETF、混合型基金以及指数型基金,但最终都指向权益资产,显示出对资本市场后续行情的持续看好。
居民资金或为潜在增量
据中信建投证券非银及金融科技首席赵然分析,2025年第二季度,公募市场中FOF、指数增强型基金表现强劲,ETF新发持续火热,同时主动权益类基金发行有所回暖。资金持续流入货币基金、纯债基金、固收+产品以及股票ETF,而主动权益类基金则出现资金流出。得益于股票ETF规模同比大幅增长75%,公募基金总规模成功突破33万亿元。
华西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李立峰表示,在资产配置荒下,居民“存款搬家”或成为后市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7月非银存款同比多增1.39万亿元,居民存款同比多减0.78万亿元,显示资金活化程度增强。受益于权益市场赚钱效应回升,部分居民资金或正在流向非银部门。
尤其当前国内无风险利率处于历史低位,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持续创新低,叠加房地产价格持续筑底,使得居民可配置的高收益资产减少。中长期来看,居民家庭资产配置将从楼市转向金融资产。他判断,后续居民资金有望通过ETF、直接持股、公募基金等渠道持续入市,形成“股市慢涨—信心增强—资金流入”的良性循环。
校对:陶谦
温馨提示: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整理,目的在于知识了解,文章内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操作,风险 自担。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原创性。相关信 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
文章标签: 无
分享到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投资者需保持警惕。全球经济复苏乏力,通胀压力仍在,股市波动加剧。建议关注基本面强劲的行业,如新能源和科技,同时分散投资风险,避免盲目追涨。理性分析市场趋势,做好资产配置,才能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记住,投资不是短期博弈,而是长期的战略选择。保持冷静,才能抓住机会,实现财富增值。
财经分析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不仅涉及数字的变化,更关乎经济的脉动与民生的福祉。当前,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投资者需提高警惕,关注市场动态与政策导向。理性分析和科学决策将是成功投资的关键。无论是股市波动还是行业趋势,抓住核心信息,才能在风险与机遇中找到平衡。保持学习与适应,才能在这个瞬息万变的财经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投资者需保持警惕,关注市场动态。随着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理性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建议大家在选择投资项目时,注重基本面和行业前景,避免盲目跟风。同时,分散投资风险也是明智之举。只有通过深入研究,才能在复杂的市场中找到真正的机会,实现财富的稳健增长。总之,保持冷静与理性,是应对经济波动的最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