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本站
发布日期:2025-08-19 00:00:03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以来,央行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货币政策适度宽松,强化逆周期调节,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创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在总结上半年货币政策执行情况的同时,《报告》还对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进行阐述。其中明确,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持续营造适宜的金融环境。
业内专家表示,下一步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关键还是抓好落实,对前期政策的传导情况和实际效果要密切跟踪,保持连续性,增强灵活性,充分释放政策效应。同时,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需要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进一步发挥政策合力。
货币政策重心
在于抓好落实
相较于《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表述,此次《报告》调整为“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味着后续货币政策的重心在于抓好落实,积极推动5月份推出的一揽子金融政策以及近期各项稳增长增量政策落地显效,并对前期政策的传导情况和实际效果保持密切跟踪,增强灵活性,短期内继续加码宽松的概率不高。
天风证券研究所固收首席分析师谭逸鸣认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新增“落实落细”的表述,或传达了上半年“适度宽松”运行情况良好的判断,下半年或将更多关注政策的执行见效,把握力度和节奏,留有空间,根据情况进行灵活应对。
“总体看,下半年为稳信用、促内需、强协同、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货币政策仍将保持支持性立场,但从政策替代效应角度分析,再度降准降息的时点可能后移。”温彬分析,一方面,近期两项财政贴息政策落地,相当于定向降息,降低了总量工具的必要性;另一方面,结构性政策更能精准发力,避免资金空转,压缩全面降息空间。此外,存款加快活化、物价温和回升,积极因素增多,央行在降息决策上或更为谨慎。
引导银行
稳固信贷支持力度
在信贷基调方面,此次《报告》也发生了转变。在《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的相关表述为“引导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保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此次《报告》中则调整为“引导银行稳固信贷支持力度,保持金融总量合理增长”。
温彬认为,这意味着下半年对信贷数量的诉求相对下降,更加重视“稳量提质”,更多观察社会融资规模、M2(广义货币)等指标,以适应当前市场供需和融资结构的变化趋势,降低内卷式竞争。从长远看,金融机构破除内卷式竞争会挤出虚增空转贷款,逐步从“比规模、比增速”转向“比服务、比精准”,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质效更高、更可持续。
前述业内专家也表示,观察金融总量不能只看贷款,要更多观察社会融资规模、M2这些更全面的指标。“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创新和直接融资发展,企业融资渠道日益多元化,加上政府债券发行扩容提速,贷款作为企业融资渠道之一,越来越难以完整反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成效。”该专家表示,央行在2010年前后推出社会融资规模指标,包含贷款、政府债券和企业债券、股票、非标等广泛的融资渠道,能够更全面刻画金融总量增长的全景,相对而言更具分析价值。目前我国宏观调控关注社会融资规模、M2增速与经济增长和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没有对贷款提出具体要求,且将社会融资规模前置,也是基于这样的背景。
推动改善
高品质服务消费供给
此次《报告》中设置了四篇专栏文章,分别聚焦普惠小微金融服务、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信贷结构优化、金融支持推动改善高品质服务消费供给,着力引导信贷结构向经济结构转型的方向不断优化,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报告》中提到,近年来,央行持续引导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服务对经济结构调整的适配性,特别是围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以及支持扩大内需等要求,把更多信贷资源投向国民经济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从多个维度看,信贷结构都在不断优化。
《报告》显示,新增贷款结构已由2016年的房地产、基建贷款占比超过60%,转变为目前的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贷款占比约70%。从新增贷款投向看,新动能和内需领域的贷款保持较快增速。从贷款期限结构看,中长期贷款占比上升,有助于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从贷款主体结构看,企业贷款占比不断增加。在信贷结构优化的同时,我国总体融资结构也在不断改善,直接融资占比持续上升。
同时,《报告》还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出重点部署。在发展普惠金融方面,未来将不断提升普惠小微金融可获得性、可持续性,实现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下一步将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发挥中央和地方合力,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债券市场发展,培育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市场生态,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撑。在促消费方面,金融政策将着重从供给侧发力,并与其他政策形成合力,推动改善高品质服务消费供给,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助力释放消费增长潜能。
温馨提示: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整理,目的在于知识了解,文章内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操作,风险 自担。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原创性。相关信 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
文章标签: 无
分享到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投资者需保持警惕,关注市场动态。随着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理性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建议大家在选择投资项目时,注重基本面和行业前景,避免盲目跟风。同时,分散投资风险也是明智之举。只有通过深入研究,才能在复杂的市场中找到真正的机会,实现财富的稳健增长。总之,保持冷静与理性,是应对经济波动的最佳策略。
近年来,财经领域的变化让人倍感振奋。随着数字经济的崛起,传统行业面临转型压力,而创新企业则迎来发展机遇。金融科技的发展,不仅提升了交易效率,也为普惠金融注入了新活力。然而,市场波动加大,投资者需保持理性,关注长期价值而非短期收益。政策的引导和市场的自我调节,将在未来的经济格局中扮演重要角色。理智投资,抓住时代机遇,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挑战。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投资理财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话题。市场波动频繁,选择合适的投资方式至关重要。许多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理财经验,比如分散投资、关注行业趋势以及定期评估资产配置。理智消费、合理规划财务,不仅能抵御风险,还能实现财富增值。投资不仅是数字游戏,更是一门艺术,需不断学习和调整策略。理财之路漫漫,重要的是保持冷静和耐心,才能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