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本站
发布日期:2025-10-09 08:00:04
关于降息前景,美联储内部分歧正在加剧。
据美联储最新发布的9月议息会议纪要,在参加会议的19位官员中,略多于一半的人预计今年还将至少再降息两次,但有数人预计2025年剩余时间内只会降息一次或不再降息。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纪要还显示,美联储官员们对在美股创新高之际作出更大胆的降息承诺感到不安。隔夜美股收盘,标普500指数涨0.58%,纳指涨1.12%,均创出历史新高。
目前,投资者普遍预计,美联储将在10月28日至29日的议息会议上再次降息25个基点。据CME“美联储观察”,截至北京时间10月9日06:00,美联储10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达94.6%。
美联储最新发布
北京时间10月9日凌晨,美联储官网发布了9月16日至17日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官员们大体同意,近期就业增长放缓的重要性超过了持续高企的通胀,因此决定降息25个基点,这是今年的首次降息。
9月会议的投票结果为11比1,投出反对票的成员是由美国总统特朗普任命的美联储新任理事斯蒂芬·米兰(Stephen Miran),他主张降息50个基点。
米兰认为,实际中性的利率水平可能低于此前估计,因此美联储需要更快降息。
根据会议纪要,大多数美联储官员认为,在今年剩余时间内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可能是合适的。
纪要显示,多数与会者强调了通胀前景上行的风险,少数官员对降息持保留态度。部分官员认为上月无需降息,或本可支持维持利率不变。
会议纪要反映出美联储内部存在的巨大分歧:19位参会官员中,略多于一半的人预计今年还将至少再降息两次,但有数人预计2025年剩余时间内只会降息一次或不再降息。
会议纪要指出,部分官员认为当前的借贷状况显示“货币政策可能并不特别紧缩”,因此他们主张在进一步降息时应保持谨慎态度。
号称“美联储传声筒”的知名财经记者Nick Timiraos撰文称,根据周三的会议记录显示,美联储官员们在9月同意降息时,对未来是否应进一步降息存在明显分歧:
在参加会议的19位官员中,略多于一半的人预计今年还将至少再降息两次,这意味着10月、12月的会议可能会连续降息。但另有7名官员认为,今年不会再有进一步降息,凸显出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内部达成共识面临的挑战。
投资者普遍预计,美联储将在10月28日至29日的议息会议上再次降息25个基点。据CME“美联储观察”,美联储10月维持利率不变的概率为5.9%,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94.6%;美联储12月维持利率不变概率为0.9%,累计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19.0%,累计降息50个基点的概率为80.1%。
Timiraos表示,鲍威尔9月23日的讲话中并未强烈反驳市场的降息预期,他当时表示,官员们将根据增长、就业和通胀数据进行评估。
就业市场恶化的风险
最新发布的会议纪要的重点无疑是,美联储官员们对美国就业市场风险上升的关注。
会议纪要显示,部分参会官员担心,如果维持当前利率水平过久,可能导致就业市场出现不必要的疲软,尤其是在对利率变化敏感的住房领域。
自9月会议以来,美联储副主席杰斐逊(Philip Jefferson)和鲍曼(Michelle Bowman)等多位美联储理事均表示,美国劳动力市场走弱是进一步降息的理由。
但也有参会官员认为,最新指标并未显示劳动力市场状况出现明显恶化。
会议纪要还显示,美联储官员们还担心通胀居高不下的问题,通胀水平已连续四年高于美联储目标,他们担忧企业与消费者可能逐渐习惯于较高的价格增长,从而使通胀长期保持在约3%,远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
多位官员承认,关税可能暂时推高物价,但警告称,进口商品和原材料成本上升可能削弱企业的招聘意愿,因为企业需要保护利润空间。此外,进口税的提高会削弱消费者购买力,因为企业会将成本上涨部分转嫁给消费者。
美联储官员们重申,他们在未来决策中将同时权衡就业市场疲软与通胀风险。纪要指出,参会官员们强调在促进就业与控制通胀目标之间采取平衡政策的重要性。
Timiraos指出,鲍威尔正试图在两种风险之间寻求平衡——一方面担心利率过高导致就业疲软,另一方面又担心降息过度令通胀回升。他上月表示:“双向风险意味着不存在无风险的路径。”
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官员们还对在美股创新高之际作出更大胆的降息承诺感到不安。
在内部分歧日益加剧的同时,美联储正在面临没有经济数据可以参考的困境。由于国会僵局持续,美国政府从10月1日“关门”至今。美国劳工部、商务部等数据机构已停止运作,既未发布也未收集任何数据。
如果“关门”的状态持续到月底,美联储官员们将在完全没有通胀、失业率和消费者支出等数据的情况下召开议息会议,或将“蒙眼”决定是否继续降息。
Timiraos指出,自上次会议以来,美联储官员们掌握的信息非常有限,无法显著调整他们对经济形势的判断。近期的政府“停摆”使美联储官员们难以协调彼此的观点。目前美联储在缺乏官方数据的情况下,只能依赖私营机构的数据或企业关于定价和招聘的反馈信息。
Timiraos文章称,美国官方月度经济数据的缺失恰逢一个特别不确定的时期。美联储官员们正在应对被重大政策实验重塑的经济格局。
校对:王锦程
温馨提示: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整理,目的在于知识了解,文章内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操作,风险 自担。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原创性。相关信 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
文章标签: 无
分享到
财经分析在当今社会中愈发重要,尤其是在经济波动频繁的时期。投资者需要关注市场动态,洞悉行业趋势,以便做出明智决策。当前,科技、绿色经济等领域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值得关注。同时,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也提醒我们要保持谨慎,分散投资风险。总之,理性分析与灵活应对是成功投资的关键,只有不断学习与调整,才能在复杂的财经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当前经济环境中,财经领域的动态变化引发了广泛关注。投资者应关注市场趋势与政策导向,以便把握机会。例如,股市波动与宏观经济指标紧密相关,需及时调整投资策略。同时,关注新兴产业与科技创新,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在信息透明的时代,理性分析和多元化投资是降低风险的关键。总之,了解市场脉搏,保持灵活应变的心态,将为我们的财务健康打下基础。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财经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投资者需要关注市场动态,灵活调整策略。近期,数字经济和绿色投资成为热点,预示着未来的增长潜力。同时,全球供应链的变化也影响了各行业的表现。我们应重视风险管理,保持对政策变化的敏感度,以便抓住机遇。只有深入分析市场趋势,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总之,财经分析不仅是数据的解读,更是洞察未来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