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零售信贷“缩表”,调整期持续?

来源于:本站

发布日期:2025-10-08 18:00:04

近期,部分股份行将信用卡透支利率降低至“0”,打破0.05%的透支利率标准,以期以价换量。

信用卡贷款余额是零售板块个人客户活跃度的重要指标,上述措施的调整,是银行在零售“寒季”争夺存量客户的举措。

从财报数据看,今年多家上市银行的信用卡贷款余额负增态势进一步扩大。除了信用卡贷款余额外,近两年,消费贷、按揭贷、经营贷等银行零售板块的贷款投放出现了增量下降、风险上升的趋势。

零售信贷持续“缩表”

近两年,不少银行的信用卡贷款余额和交易额,均处于收缩趋势。

与上一年还保持正增长不同,券商中国记者梳理,国有大行中,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今年6月末的信用卡贷款余额较上一年末分别下降了13.88%、5.67%、1.06%、1.04%。值得一提的是,6月末,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信用卡余额还保持了较上年末2.79%、5.98%的正向增长。

股份行的信用卡投放继续延续负增态势,其中,平安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光大银行信用卡余额均较上年末下滑,下降区间在-1.01%至-9.23%。此外,“零售之王”招商银行的信用卡贷款投放和交易额也在今年上半年出现了缩表情况。

实际上,除了信用卡之外,整体零售板块均处于“调整期”。

券商中国记者梳理,A股42家上市银行中,有17家银行截至今年6月末的个人信贷投放余额相较上一年末处于“缩表”状态,包括6家股份行、7家城商行以及4家农商行,相较2024年末上市银行个贷缩表的面积(11家)进一步扩大。

相较2024年末的个人贷款和垫资规模,股份行中的平安银行、浙商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中信银行截至今年6月末的下降幅度在0.48%至2.65%区间。

华泰证券统计显示,2025年上半年对公贷款平稳增长,零售需求仍待修复。上半年上市银行新增的10.2万亿贷款中,对公、零售、票据分别占比88%、11%、1%。对公贷款新增9.0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同比多增;零售贷款同比少增1707亿元,其中大行同比少增1805亿元,反映零售需求仍待修复。

“调整期”还在持续

回顾这一趋势,要从零售板块的最大头“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收缩开始。2023年起,银行零售信贷投放数据随着个人按揭住房贷款的突然下滑,开始出现拐点。

根据央行披露的金融机构贷款投向数据,2023年末,全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17万亿元,同比下降1.6%。这是自1997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也是近10年来首次出现余额下降。

随后个人住房信贷连续保持负增。央行数据显示,2024年末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7.68万亿元,同比下降1.3%;2025年二季度末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7.74万亿元,同比下降0.1%。

同样,上市银行披露的2023年财报也展现了这一重要拐点,六大国有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均呈现负增。银行零售信贷投放规模缩表的态势延续至今。

不过,多家银行高管也承认,随着一系列促消费、扩内需政策稳步落地,零售投放会逐步展现回暖的节奏。

零售业务被视为穿越经济周期的重要保证,但是告别过去“跑马圈地”时期,在经济发展放缓后,银行零售业务展现了对利润的拖累,需要思考的是,这背后的症结点在哪里,银行发展零售业务需要改变哪些思维?

中金研报分析认为,正确理解零售业务、接受转型的长期性,并融入激励考核指标体系,是零售体系化能力建设的保证。零售转型成功标准并非简单存贷业务或营收利润的结构性比例,而是衡量目标客户的市场份额,即客户基本户的归属。因此,强大的零售银行必然是零售财富银行,以专业能力赢得零售客户钱包市场份额。此外,由于目标客户数量多、金额小、诉求纷杂以及金融机构内部信用卡、消费贷、财富管理等业务驱动规律差异化,需要强大专业的数据、流程在内的体系化能力支持,目前大部分机构仍处于建设窗口。

零售信贷风险还未见拐点

伴随零售贷款增速的下降,零售风险继续抬升,短期难言拐点。

华泰证券统计数据显示,今年6月末A股42家上市银行对公贷款不良率较2024年末下降了10个BP至1.29%;相比之下,上市银行的零售贷款不良率较2024年末提升2BP至1.23%,零售贷款不良率仍呈现提升趋势,但不良率上行斜率趋缓。

具体看,零售各个板块均呈现风险上升,其中按揭贷款、消费贷、信用卡、经营贷不良率较2024年末分别上升20个BP、12个BP、19BP、26BP至0.87%、1.59%、2.60%、1.66%。华泰证券研报认为,上述零售信贷风险上升的原因主要是房价波动,购房者还贷压力加大,以及居民收入能力有待提振,小微企业经营状况较有压力等。

对于零售坏账何时能见顶的问题,招商银行副行长王颖在该行2025年半年度业绩交流会上坦言,零售贷款风险上升的趋势未见拐点。

王颖认为,与个人按揭、小微和消费贷款相比,信用卡的客群更为下沉,对风险的敏感度也更高,可将信用卡业务的风险形势变化作为零售信贷风险走势的先导指标和重要参考。

王颖回顾并分析了信用卡贷款不良率变化的历史数据:全市场信用卡贷款不良率在2019年出现了上升的端倪,至今的六年里,全市场信用卡贷款不良率除了在2021年略有改善和回调之外,其余时间始终呈现上升趋势,未见拐点。零售信贷风险的明显上升始于去年,目前仍处于风险持续暴露期。

“我们在行业中较早关注零售贷款面临的挑战,从去年开始重塑零售全流程风控标准和风控模型,同时强调‘算清账再做’,通过测算23个具体贷款品种的RAROC明细账,在行业内率先叫停‘高息高返’的车贷业务。”邮储银行行长刘建军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该行上述决定虽然会使短期业务增量受到一定影响,但长期发展的质量得以巩固,上半年同比增速高出行业平均0.7个百分点,尤其二季度以来小额贷款、按揭贷款分别同比多增了58亿元和41亿元。刘建军预计未来零售贷款增长将逐步回归正轨。

校对:王蔚

温馨提示: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整理,目的在于知识了解,文章内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操作,风险 自担。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原创性。相关信 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

文章标签:

客户对我们的评价

财经分析来自福建厦门的网友分享评论: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市场波动频繁,投资者需保持理性。尤其是面对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抓住机遇的同时也要警惕风险。建议关注企业的基本面和行业趋势,而非短期的股价波动。此外,分散投资、长期持有是降低风险的有效策略。随着科技进步,数字经济将成为未来的主要驱动力,投资者应积极学习相关知识,提升自己的决策能力。总之,理性投资、持续学习,是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立足的关键。

财经分析来自河北保定的网友分享评论: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投资者应更加关注风险管理和资产配置。市场波动频繁,聪明的投资者不再单纯追求高回报,而是注重稳健增长。尤其是在股市和房地产之间寻找平衡,分散投资可以有效降低风险。此外,关注政策动态和行业趋势也至关重要,及时调整策略以应对市场变化。总之,理性投资、长远规划才是成功的关键。

财经分析来自山西太原的网友分享评论: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财经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看到,市场波动频繁,投资者需保持冷静,理性决策。特别是在股市和房地产领域,机会与风险并存。建议大家关注政策动向和行业趋势,合理配置资产,避免盲目跟风。此外,提升自身的财务知识也是应对市场变化的有效方式。只有深入理解经济运行规律,才能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安东环球APP下载
Android & IOS用户
扫码下载APP
开立账户 在线客服 公告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