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本站
发布日期:2025-09-21 18:00:03
又一省级地方金融局局长出现变动。
中共黑龙江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网站“机构领导”栏目更新显示,段肖磊已任黑龙江省委金融办副主任、省委金融工委副书记、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正厅长级)。
至此,年内已有5个省级地方金融管理局迎来局长变更,包括云南、宁夏、青海、北京、黑龙江。
今年以来多地有变更
公开资料显示,段肖磊曾先后担任农业银行贵州省分行副行长,农业银行农户金融部总经理、乡村振兴金融部总经理、公司业务部总经理等职。
日前,段肖磊已调任黑龙江,任黑龙江省委金融办副主任、省委金融工委副书记、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正厅长级)。
同时,郎国明卸任黑龙江省委金融办副主任、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职务,并继续担任黑龙江省委金融工委副书记(正厅长级)。
除黑龙江外,“75后”边庆于今年1月被任命为云南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正厅长级)。他曾任交通银行云南省分行副行长、云南省联社主任等职。
在边庆之前,云南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原局长左广已于去年9月调任云南省保山市委副书记、市长。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丁博韬则在今年2月调任中卫市委常委、副市长。随后,局长一职由自治区党委金融办常务副主任、金融工委常务副书记王小成兼任。
青海省政府4月消息亦显示,根据工作需要,任命张忠良为青海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同时,免去陈峰的局长职务。
据了解,张忠良系“75后”,曾任青海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省金融办)办公室主任,海东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省金融办)副局长(副主任)。
今年6月,北京市委金融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市委金融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正局长级)聂杰英调任朝阳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党组书记,后兼任区长一职。
随后,曾林峰接任北京市委金融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市委金融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正局长级)。值得一提的是,曾林峰早年曾长期供职于北京农商行及其前身。
去年多地金融局一把手换人
根据2023年3月印发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金融工作领域建立以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派出机构为主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统筹优化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地方派出机构设置和力量配备。
其中,地方政府设立的金融监管机构专司监管职责,不再加挂金融工作局、金融办公室等牌子。此后,伴随着去年初地方金融管理机构改革陆续落地,不同省份的党委金融办、金融工委、地方金融管理局也迎来新一轮调整。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2024年合计有15个省级地方金融管理局迎来局长变更,包括江苏、四川、天津、湖北、宁夏、新疆、北京、安徽、海南、浙江、云南、贵州、河南、重庆、西藏。
值得一提的是,地方金融监管系统与当地政府间的轮换调动更加频繁。
从年龄结构上,“75后”“80后”陆续走上台前。其中,年内分别履新云南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青海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的边庆、张忠良均为“75后”。
此外,多名年内履新的省级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具有金融机构背景。譬如,段肖磊曾长期在农业银行工作,边庆原为云南省联社主任,曾林峰曾就任北京农商行副行长等职。
业内人士认为,具有金融机构或监管部门工作经验的金融干部被输向地方,地方金融局能更好地对辖内各类金融机构进行统筹监管,防范化解和处置地方金融风险,并与“一行一局一会”地方分支机构形成互补。
校对:陶谦
温馨提示: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整理,目的在于知识了解,文章内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操作,风险 自担。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原创性。相关信 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
文章标签: 无
分享到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财经分析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市场波动加剧,投资者需要更加关注宏观经济数据和政策变化。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合理配置资产、分散风险成为明智之举。同时,科技创新和绿色经济也为投资带来了新的机会。未来,关注行业动态和企业基本面,将有助于把握投资方向。总之,深入分析和理性决策是实现财富增值的关键。
财经分析是理解市场动态的重要工具。通过深入解读数据和趋势,我们能够把握投资机会,规避潜在风险。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关注行业发展和政策变化尤为关键。比如,新能源的崛起为投资者带来了新的选择,而传统行业则需寻求转型升级。理性分析和科学决策将帮助我们在复杂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无论身处何地,财经洞察力都是推动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财经分析是一门需要敏锐洞察力和深厚知识的学科。当前市场波动频繁,投资者需保持冷静,理性分析数据背后的趋势。无论是股市、房地产还是新兴产业,了解基本面和技术面的结合至关重要。同时,关注政策变化和国际形势,能够帮助投资者把握机会。合理配置资产,分散风险,才能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总之,财经分析不仅是数字的游戏,更是对未来的预判与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