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本站
发布日期:2025-09-24 16:00:04
近期,多家地方性银行发行科创债。9月19日,青岛银行成功发行“25青岛银行科创债”,发行规模10亿元;重庆三峡银行于9月22日至24日发行“25三峡银行科创债01”,发行规模20亿元,这也是该行首单科创债。
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9月23日,年内银行累计发行科创债54只,总发行规模达2710亿元。其中,参与发行的地方性银行数量超30家,已成为推动科创债市场扩容的重要力量。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地方性银行集中发行科创债,体现出其服务科技创新的角色进一步转向“主动引领”。如今,地方性银行不再局限于传统信贷模式,而是积极运用科创债这一政策工具,精准对接区域内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将自身的区域优势转化为金融支持优势,为科技企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记者梳理发现,9月份以来,齐鲁银行、赣州银行、武汉农商行、苏州银行、厦门银行、东莞农商行、福州农商行、莱商银行等8家地方性银行,均已成功发行本年度首批科创债,合计发行规模达94亿元。其中,齐鲁银行与苏州银行发行规模领先,均在9月份发行了20亿元规模的科创债。
自今年债市“科技板”上线以来,金融机构作为科创债新纳入的发行主体,参与积极性持续高涨。其中,银行是发行规模的主力军,参与主体覆盖政策性银行、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地方性银行等多个类别。
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9月23日,已成功落地科创债的发行主体中,包含2家政策性银行、6家国有大行、6家股份制银行,另有30余家地方性银行参与科创债发行,市场参与结构更趋多元。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地方性银行发行科创债,具有多重积极意义:一是有助于进一步拓宽科创企业融资渠道,缓解中小科创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二是能推动地方性银行形成“服务科创”的特色定位,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三是未来或有更多中小银行参与其中。
随着科创债持续升级扩容,加之配套机制不断完善,其规模有望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从市场流动性来看,当前债券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规模已突破6000亿元,且第二批科创债ETF将上市,双重利好将推动科创债市场流动性进一步改善。作为发行主力军,银行的科创债发行规模预计将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速。”田利辉表示。
明明认为,在政策鼓励与市场需求双重驱动下,科创债市场仍处于快速扩张期,银行发行规模预计将持续上升。
田利辉建议,银行需转变两大核心理念:一是从“重规模”转向“重质量”,二是从“传统信贷”转向“科技金融”。具体而言,银行应建立适配科创企业特点的信用评估模型,打造“投贷+跟贷”联动模式,为科创企业提供全周期金融服务,借助科创债真正实现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为科技创新注入持续动力。
明明提出,银行需从三方面发力。首先,加大主动布局力度,将科创债纳入战略性业务范畴;其次,聚焦风险定价能力提升与精准服务供给;最后,全面增强对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支持能力。
温馨提示:本站所有文章来源于网络整理,目的在于知识了解,文章内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操作,风险 自担。本站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原创性。相关信 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
文章标签: 无
分享到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投资者应更加关注市场的基本面和政策动向。尤其是科技与绿色经济的崛起,为传统行业带来了转型机遇。理性分析财报、行业趋势,避免跟风炒作,是实现稳健投资的关键。此外,关注全球经济变化,灵活调整投资组合,以应对不确定性,才能在动荡的市场中寻找到新的增长点。总之,理性思考与科学决策是投资成功的基础。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财经分析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市场波动加剧,投资者需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科学的决策能力。我们看到,科技股的崛起与消费升级密切相关,同时也需警惕潜在的风险点。合理配置资产、分散投资是降低风险的有效策略。此外,关注政策动态与国际形势,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投资机会。总结来说,财经分析不仅是数字游戏,更是对未来趋势的深刻理解与把握。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投资者需保持冷静和理性。市场波动频繁,切忌盲目跟风。关注行业基本面和政策导向,选择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优质企业尤为重要。同时,分散投资可以降低风险,避免因单一资产波动带来的损失。未来,科技与绿色经济将是重要的投资方向,把握这些趋势,将有助于实现财富增值。总之,明智的决策和耐心的等待是成功的关键。